常家莊園是古典漢族民居的典范,其建筑氣勢恢弘、古樸壯觀,表現(xiàn)出深厚的漢族文化底蘊和高雅的傳統(tǒng)藝術品位。山西榆次常家引,以財取天下之抱負,逐利四海之氣概,制茗于武夷山,扎莊于恰克圖,拓開萬里茶路,經(jīng)銷蒙俄北歐,綿延二百余年,遂成富甲海內(nèi)之晉商巨賈,中國對俄貿(mào)易之第一世家。常家事業(yè)長盛不衰之就在于該族深謀遠慮,居富思危、課子苦讀、家學淵源,代代恪守“學而優(yōu)則賈”的家訓,將優(yōu)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,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(xiàn)在經(jīng)濟意識與經(jīng)營活動中,實現(xiàn)了經(jīng)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,成為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。常家莊園主要建筑和景觀為一山一閣、兩軒、四園、五院、六水、九堂、八帖、十三亭、二十五廊、二十七宅院。
常家莊園特色赫然于世!到常家莊園去觀光,走馬觀花也得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。用最精練的語言來概括,主要建筑和景觀為“一山一閣、兩軒、四園、五院、六水、九堂、八帖、十三亭、二十五廊、二十七宅院”。數(shù)字相加,也得有百余處開放于游覽者。從布局上看,主體建筑以雄渾方正的北式庭院為主體,每個正院均分內(nèi)外兩進,外院南房倒座一律臨街,東側辟各式門樓。前院有東西廂房各五間,正北則又一處倒座南房,正中設垂花門。里院則呈長方形,庭院寬敞,約為外院一倍,上房與南房相對稱,東西各有廂房十、九、八間不等。如上房、南房各達八間時,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,隔出偏院,從不越“方正”之規(guī)、“等級”之矩,充分顯示了名門望族的氣勢。但其附屬建筑卻又充分顯示了南國園林建筑的“靈秀”,使“方正”中浸透了“綺麗”。常家大院的綺麗,主要展示在三個方面。
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結構的牌樓,飛檐斗拱小巧玲瓏。牌樓兩側各有磚雕花墻,婉如鑲嵌寶石的扎帶,使方正雄渾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畫龍點睛般的南國園林秀色。這牌樓花墻將正院隔為里五外五,里五外四,里五外三多種形式,具有獨特風格。
其次是院落之間與院落之后,大多建有花園、菜園,有小門與正院相通。進園之后,有甬道貫通,曲折迂回其間點綴回廊、亭榭、小橋流水,或草石農(nóng)舍,或奇花異葩,匠心獨具,猶似南方園林。
第三是在每個院落中觸目可見的磚雕、木雕、石雕和木構件上的彩繪藝術,別具風采。磚雕藝術表現(xiàn)在四個方面:一是房脊的吻、獸和雕花護脊,造形優(yōu)美,線條嫻熟,刀法細膩,均為清代磚雕精品;二是照壁、花墻磚雕,既有傳統(tǒng)的“百壽圖”、“吉祥圖”以及佛道故事,又有花卉鳥獸和干、鮮果品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磚雕藝術;三是每排廂房“硬山墻”上端的“墀頭”或花,或鳥,或獸,或字,兩兩成對,卻很少雷同,造型又各具特色。四是現(xiàn)存的部分磚雕護欄,在貴和堂的樓層護欄上,全部由磚雕砌成,圖案由福、壽、喜、祿、禎、祥團花和八卦爐、懸壺、文房四寶等組成,欄柱、欄板渾然一體,猶如天然而成,絲毫不見砌縫,無論雕刻藝術,還是壘砌藝術,堪稱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藝。另一部分在養(yǎng)和堂,保存完好,但雕技藝術不及前者。
常家大院的石雕藝術有護欄、門獸、護墻等,大多用細砂石雕成,刻有各種圖案。砂石的粗獷,雕工的細膩,相映得彰,別具一格。
常家大院的木雕,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戶木雕、門框、屏風、家具和隔扇木雕等,圖案千變?nèi)f化,造型手法各異,木質多種多樣,恰似木雕展覽,使游人眼花繚亂?上举|不易保存,破壞十分嚴重。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,室內(nèi)布置十分講究,處處反映出書香門第的穩(wěn)重古樸、勻稱適宜。室內(nèi)的琴棋書畫、文房四寶、奇花異卉、山水盆景,有別于其他晉商宅院。作為儒商宅院,有其獨到之處,讓人耳目一新。
常家大院的靜園,乃是中國最大的北派私家園林,面積達到八萬余平方米。該園林以儒家的嚴謹秩序,道家的“天人合一”,佛家的空靈境界,集北國的大氣厚重之風格與江南鐘靈毓秀之精粹,神工鬼斧,渾然天成。進入園內(nèi),閣軒庭齋,雕飾絕倫;泉溪潭湖,宛如澤國;樹木山石,野趣雄渾。千年棗樹,已成化石;明代古藤,尤自蔥蘢。景致深遠的杏林、風格迥異的獅園,曲徑通幽,分布其間。觀稼閣極目遠望,聽雨軒水低微瀾,小石潭游魚戲萍,昭余湖水平如鏡,遠眺近察,皆使人放懷于自然,寄情于山水,詠嘆于文脈。留連園中,景隨步移,盡享人生,心曠神怡。超凡脫俗的靜園,無愧為人類理想的精神家園。
消息